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_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2024
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_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2024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安徽高考答案在哪里公布
2.2013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语文试题(九)答案
3.安徽省高考作文解析: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
4.安徽_高考大专语文主要考什么内容?
5.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_次联考语文答案
6.2013年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
安徽高考答案在哪里公布
安徽高考答案由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
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安徽高考答案的公布信息:
1、官方网站
安徽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通常会发布高考答案的公告和相关信息。可以访问该网站来获取_新的公告和下载答案。
2、新闻媒体
主流媒体和本地新闻机构通常会报道高考的相关信息,包括答案的公布。检查当地报纸、电视台和新闻网站,以获取_新的报道和公布时间。
3、咨询学校和老师
学校的教务处和老师也是了解答案公布信息的重要来源。与考生所在学校的教务处或相关老师联系,询问答案公布的具体时间和途径。
4、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考生和家长可以关注安徽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的高考答案公布通知。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1、文理科本专科提前批、艺体类:6月28日8点-6月30日17点。
2、文理科本科一批、二批:7月3日8点-7月6日17点。
3、文理科专科批:7月8日8点-7月10日17点。
4、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征集:7月12日10点-16点。
5、文理科本科一批征集:7月23日10点-16点。
6、文理科本科二批征集:7月30日10点-16点。
7、文理科专科批征集:8月09日10点-16点。
8、艺术本科二批征集:7月19日10点-16点。
9、艺术本科三批征集:7月26日10点-16点。
10、艺术专科批征集:8月7日10点-16点。
11、_类本科征集:7月18日10点-16点。
12、_类专科批征集:8月05日10点-16点。
2013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语文试题(九)答案
安徽省2013届高考模拟冲刺(五)
语 文 试 题
4.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
程美东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至少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_,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中国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长期孜孜以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_第二大经济实体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_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_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添我们的自豪感。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相应的制度并未健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不足,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策。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持续性的某种担忧的表现。虽然我们有强有力的党的_,但由于国际上出于意识形态因素、_利益因素而_、_势力的存在,国内的某些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出现的一些有损社会公平的做法,等等,使得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第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_同志为了保证改革的效率和速度,对于一些短时期内纠结不清的理论问题采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准和思路来开展我们的实践,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决策。但是,当我们的主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一些当初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却变成了现实问题,这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理论无法解决。于是,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它推动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领域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我们要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热”保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稳妥有效的做法,就是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吸收一切民族、一切_的_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选自半月谈网2011. 11.8,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
B.“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信心不足的体现。
C.“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于当前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安全持续性客观存在普遍担忧的表现。
D.“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的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段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指日可待。
B.第二段指出社会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_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人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希望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C.第三段作者提出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
D.文章对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在已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 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B.中国身份的认同_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_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
C.很多相应的制度不健全使人们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持续发展表现出不自信。
D.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只要吸收别的_的_文化就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文化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悼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悍,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
安徽省高考作文解析: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
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解析: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
作者/张峪铭
安徽省2012年高考作文又回到了材料作文上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_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其实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无非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轮换。材料作文,给一段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构思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还是从所给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可以说材料作文说难又易,说易也难。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表述,就是因为对提供的材料,你可以多角度切入,能有一个较宽的思路;但不是胡乱地牵强附会,要切得准、抓得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笔者连续四年写了下水文,同时对高考作文作了一些分析,但毋庸讳言,今年高考作文题,出乎我的意料。但慢啜细品,还是认为题目出得有一定道理。
一、揣摩意图,为合时而著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引发人们的热议,我认为避免撞车和宿构,能标新立异地出一道高考作文题也确实不易。从材料表面来看,这是有关安全的。温州动车事故、校园安全、煤矿安全,等等,都是人们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此关乎度应是广泛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没有界限的。更重要的是安全从未离过口,可事故发生年年有。( 高考作文 )是偶然?是必然?值得思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高考题可以说切合每个人的生活。这不得不让人重新考量,不能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应将目光回到原点,回到自身,回到人性。我们知道安全重要,可有些人却是漫不经心地放在口头上。
当然还有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为何关乎人们生活、生命的东西屡屡出问题,而且屡禁不止呢?是不得要领,是草率从事,还是什么?在这则材料中,我们能寻求到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自己真实体验来诠释道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此作文题应说是“合时宜,有指向”。
二、拨云见日,要瞄准靶心
材料作文审题、拟题是关键。审准了题,方向不会错,文章也不会滑到别处去。因为沿着正确方向行走,就不会背离终点。材料中提示语“注意安全”和提出修改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表述不同,效果各异。
那么异在何处?前者是善意提醒,若有人没有注意的话,可能还会发生安全事故。可后者是从根本上完全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前者是敷衍塞责,有那么一种“我提醒了,你不注意安全是你的.责任”。后者是严谨做事,潜台词是“用时扶起,不用放下”。举手之劳,免除后患。避免了人身伤害,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真是“一言千金”。
只审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探究问题的实质所在。
透过现象,会发现我们平时做事,多流于形式和表象,不注重细节,抓不住关键,缺少严谨和认真。
审题就是审生活,审人性,审人性的矛盾性。
材料中没有从道德层面去谴责,而是从作风方面去拷问。因此我认为据此材料拟题的关键词是:重细节、抓关键、强根本、看实效,以及它们的相反意。
人们都说“题好文一半”。好题,就是立意高远的题。“千古文章意为高”。_简单的拟题:“梯子横放”的启示;还有诸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力量》《抓关键,才能迎刃而解》《推陈方能出新》《形式主义要不得》《透过现象抓本质》《做到_精》《实效比什么都重要》《标本兼治方为道》《换个角度看问题》,等等。
三、精骛八极,可心游万仞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根据材料可以类比想象流于形式的东西。食堂地面上,支起的提示牌写有:小心地滑,谨防摔倒。但还是有同学跌倒。我们不禁要问,买块防滑垫比那_的提示牌多几元钱?当然还可以深入追问:以人为本不是做在表面,而应做好、做实、做周全。将钱用在事故的防范上,而不是用在事后的赔付上。
若从细节着手,可以举出温州动车因一个小小的信号灯,酿成了惨剧;学生考试时,常常因_步演算的马虎而导致前功尽弃;青年求职,因不经意地将面巾随地丢弃,心仪的工作与他们失之交臂;质检员,因大而化之放行了添加剂超标的食品,如此等等,均可入文。
现象后面必藏着本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做事时“差不多”的风格造成的。生产线因“差不多”,次品出来了;煤矿安全工作因“差不多”,矿难__发生。古人云“_难事,必作于易;_大事,必作于细”。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好,方是成功之道。
当然也可以从抓问题关键入手,任何问题的解决要抓“牛鼻子”,不能缘木求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做起,不抓根本,只看表象,就像工厂里竖起的梯子,不抓住“横放梯子”这个根本,安全隐患就无法消除。
在作文实践中,联想与想象总是融合在一起的。尽管此材料作文可以去想象着编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故事,但现行高考阅卷框架下,应提倡写议论文。应紧紧围绕关键词,抓住联想、想象的触发点,引爆思维的导火索。
总之,通过对材料的联想、想象,可以让我们作深层思考,虽无关道德,但关乎“风格”。做事漫不经心、不_、浮于表面、得过且过,其危害不容忽视。
安徽_高考大专语文主要考什么内容?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或扫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获取更详细的成考信息。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_取复习资料:/xl/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_次联考语文答案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级高三_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对字体、笔画等进行变形”并不是构成“汉字书法艺术”充要条件,因此,C项没有阐述出“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
2.D(根据文意可知,从法帖学书法开始只是处于模仿的阶段,只有到了“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时,才是“在进行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时的每个字才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的审美情趣。因此,D项的表述不合文意)
3.C(作者是从宣纸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的角度说明,其他纸张不能和宣纸相比;另外;要使作品产生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还必须对宣纸“善于运用”。因此,C项的概括不正确)
4.D(毁:诽谤,诋毁)
5.B(A_句说明刘知俊身材魁梧,相貌不凡,胸怀大志,和“骁勇善战”无关;C第二句说明蜀王对刘知俊的猜忌,和刘知俊“反复无常”无关;D_句说明刘知俊放弃了对邻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和“骁勇善战”无关)
6.C(刘知俊被剥夺了军政大权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颐等人的挑拨离间)
7.(1)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采分点:‘‘斯”译为“这样”,“恨恨”译为“遗憾”,“盖刘捍误予事也”是判断旬,“固”译为“一定”、“必定”,“塞责”译为“弥补罪责”)
(2)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颞等人来安抚刘知俊。(采分点:“穷”译为“困窘”、“走投无路”,“以”译为“因为”,“见”译为“被”,“诛”译为“杀”)
参考译文: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风度潇洒,胸怀大志。起初在徐州镊主帅时溥手下任职,做列校,时溥非常器重他,后因有勇有谋被猜忌。唐大顺二年冬天,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被任命为军校。刘知俊常披甲骑马,挥舞着宝剑冲入敌阵,勇猛为诸将之_。后梁太祖令左右义胜两军归他指挥,不久又让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的人称他孝“刘开道”。天祜三年冬天,率军五千人在美原击败六万岐军。三年五月,封为大彭郡王。
这时刘知俊的威望越来越高,太祖的猜忌也日渐加深,适逢佑国军节度使互重师无罪被杀,刘知俊更加坐卧不安,就占据同州叛乱,分兵袭击雍州、华州。太祖听说刘知俊叛乱,就派亲近的大臣前往对他说明利害:“我待你很优厚,为什么要背叛我呢?”刘知俊回答说:“我并不愿意背叛您的恩德,只是害怕被您杀死而已!王重师没有对不起陛下,却遭到了灭族之祸!”太祖又派使者前往告诉刘知俊说:“我没有料到你是因为这件事。不久前王重师被治罪,是因为刘捍说他暗中勾结邠宁镇、凤翔镇,_终不会为_效力。我现在虽然知道冤枉了他,可是悔不可及。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刘知俊不予作答,于是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潼关。太祖派兵进攻潼关,攻下了潼关。不久后梁军队相继赶到,刘知俊就带领全族人逃跑到凤翔,岐王李茂贞对他厚礼相待,让他做检校太尉。不久命他率兵围攻灵武。灵武节度使韩逊派使者来朝廷告急,太祖命令康怀英率军前往增援,部队驻扎在酃州长城岭,受到刘知俊的拦截伏击,康怀英失败而归。李茂贞很高兴;任刘知俊为泾州节度使。
不久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颗等人的挑拨离间,被夺掉了军政大权,寓居在岐下。李茂贞的侄子李继崇镇守秦州,来朝见李茂贞,说,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颗等人来安抚刘知俊。李继崇叉请求让刘知俊带着全家迁居秦州,以靠近富裕地区,李茂贞答应了他。不久,邻州发生变乱,李茂贞命令刘知俊前往讨伐。当时邠州都校李保衡向朝廷投诚,末帝派霍彦威率军抢先进入了邠州城,刘知俊于是率军包围了邠州城,半年都不能攻下。恰逢李继崇在秦州投降前蜀,刘知俊的妻子儿女都迁居到了成都,于是放弃了对邠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因为全家已经迁居到蜀;到底还是担心被猜忌,就与亲信一百多人利用夜晚的时间夺关而逃,投奔了前蜀;
蜀王王建待他很周到,立刻授予他武信军节度使的官职,不久叉命令他进攻岐州,不能攻克,于是撤军而回。不久,又任命他做都纺。第二次领兵讨伐岐州。当时,部将都是王建的旧部,很多人都不听指挥,于是不能成功又回来了。蜀人趁机诋皇他。先前,王建虽然优待他,但也很猜忌他。曾对身边的人一说:“我慢慢地衰老了。常常思考身后的安排。刘知俊不是你们等人所能驾驭的,不如尽早为他安排一个处所。”传蜀天汉无年冬季十二月,王建派人逮捕刘知俊,在成都府的炭市把他斩首。
8.“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9.《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10.(10守拙归园田
(2)一觞一咏
(3)大漠孤烟直
(4)蟹六跪而二螯
(5)羽化而登仙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0舞榭歌台
(8)帘卷西风
11.退休干部老乔偶然发现路边水泥牌上的一含错别字,多次打电活向联系人和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改正,但是错别字却始终得不到改正。
12.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细节;爱护城市形象,责任感强;性格耿直。执著。(每点2分)
13.(1)这篇小说全文以老乔和胡军等人的对活为主。而省去了其他的描写,这样反而使得老乔和胡军的个性及内心_展露得更为彻底。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
(2)小说省去了情节发展的大量衔接性叙述语言,借助人物对话语言直接准讲情节的发展,这样熊得在有限的篇幅中情节更为简明,矛盾更为_。
(3)A物对话话言处理成叙述语言更体现了小说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朴素、真实。(写到任意一点3分,两点6分,回答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偶然中含有必然。水泥牌出现错别字表面是“偶然”,实则“必然”,是一些人张部门对汉语言文字规范运用意识不强,对细节影响城市形象塑造认识不足的“必然”结果。而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却一直又得不到改正,更是一些机关和工作人员存在着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对工作消极应对,被动拖拉的“必然”结果。老乔身亡看似更为“偶然”,但是却反映出有责任感的人士对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气愤和无奈。因此说,“偶然”的表面,有着“必然”的因素,丽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正在于此。(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A山青水秀一山清水秀;B喧嚣—喧嚣;D通涨一通胀)
16.D(A步人后尘:跟随在别人后面,比喻跟随、模仿别人,贬义词。B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C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误解为“打官司”。D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7.D(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_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18.(1)将“欣慰”改为“高兴”;
(2)将“有建树”改为“取得过一些成绩”;
(3)将“莅临”改为“积极参加”,或“到场观看”。
(4)将“48元”改为“若干”。
(每句改对得1分,共4分)
1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鬃疆暴誊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而形成的特殊洪流。
20.示例: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和、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入回”的博夫胸怀。
21.参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3年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详细分析
1.D 2.C 3.D 4.D 5.D 6.B
7.(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求其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越南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
(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价,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8.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蛋蛋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9.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来环境的清冷。
10.(1)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灭族也④亲人不暇自哀 ⑤而后人哀之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③杜鹃降血猿哀鸣④江间波浪兼天涌⑤艳影沉壁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11.(1)注意从“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开始回答,可从新建筑物涌现、人民文娱生活丰富、旅游开发三方面概况。
(2)注意“历史气息”一次,主要体现在“渔梁渡口”“古色古香、有旧联的桐君祠”“生发新芽的古桐”三方面体现出来
12.作用从内容(内容重点、手法、想想感情)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划线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新形象形成对比,为作者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14. 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做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从文中对旅游景点的判读——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对樱桃悲春的新解释——“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谈即可
17.D
18.总标题:“蛟龙“入海,_瞩目
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②中国制造 ③技术优势 ④深海作业 19.①D ②C③A④B
20.①阿姨,请问您刚才注意到那红灯了吗?
②那儿亮着的是红灯,红灯亮了就要停下,不能跟着别人抢,会有危险的。
③以后您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号灯,不能闯红灯,这是对自己安全负责任
21. 本篇作文有比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见作文得分的差距,注意材料中的"却”字,表现了萧伯纳的思想倾向性——梦想后的追问,可以理解为人们对显示的_存在探索创新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关键在于选好角度,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2011年3月分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语文答案
江南十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9分)
1、D
2、B
3、D
二、(32分)
4、D(咎:过错、罪过)
5、B(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⑤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收人心”)
6、D(A、“没有人受到处罚”错,“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7、①(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邀”、“全”各1分,大意1分)
②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得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临履”、“谓”各1分,大意1分)
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被动句、“谢”、“不暇”各1分,大意1分)
8、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早苗的期盼(盼望)、焦虑(焦急),(2分)见到的却是夏云的悠闲作态,转而对夏云失望、怨恨,甚至厌恶。(2分)
9、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小诗有悬念;(2分)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2分)
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人比黄花瘦
(5)丛菊两开他日泪 (6)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一蓑烟雨任平生 (8)连峰去天不盈尺
三、(25分)
11、这段文字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2分),寄托了作者的哀思。(2分)
12、① 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_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3分)
② 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_,使人反省,振作。(3分)
13、(6分)答 ① 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
② 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
③ 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
④ 豁达的人生态度。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
14、(8分)答案要点:
①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② 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
四、(24分)
15、B(A,订书机;C,蜂拥而入D,意犹未尽 )
16、C(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C、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17、D(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在“供给多样化”后应加“的格局”,在“需求差异化”后面应加“的现实”;C “原因是……”和“由于……所引起”杂糅。)
18、“趣缘”交往被强化,“地缘”交往被削弱
19、答案:(1)③④⑤ (2)⑥ 限 (指出一处1分,改对一处1分)
20、乘用车按(根据)排(气)量划定(分)七档征税,_60元_5400元
21、依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 :“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谋求侥幸的胜利,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辅佐,不过这不可当作常例。诸位的劝止,才是完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毌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的众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惭愧而又高兴。
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_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_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_,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
今天关于“安徽省语文高考答案”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